产品中心
PRODUCTS
最近遇到好几位养殖户咨询:"我这小规模育苗还要申请许可证吗?"答案必须是肯定的。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渔业法》规定,所有从事水产苗种生产的单位和个人都必须取得许可证,这是合法经营的"生命线"。本月农业农村部最新政策还强调,2025年起将强化苗种溯源管理,建议尽早申请。
我这里有个鲜活案例:江苏连云港王老板买了30万尾虾苗,结果因为没有许可证被罚了8万元。现在许可证申请标准分为基础型和升级型,基础型只要满足这三个要素:
优良的隔离育苗环境 持有初级水产技术职称的工作人员 最少10万元流动资金证明升级版许可证需要配备专业实验室,这个实验室至少要配备显微镜、水质检测仪等设备。特别提醒:申请区域必须离开饮用水源保护区至少500米,这点容易被忽略。
以浙江为例,现在直接登录【浙里办水产管理平台】就能线上申报。但全国流程大体类似:
登录政务服务网→选择水产部门→点击苗种许可→上传材料→现场核查→公示→发证最近三个月统计显示,线上审批合格率比线下高出37%。需要特别注意以下三点:
场地规划图要手绘变CAD电子版 设备清单必须带产品合格编号 人员证书要同步上传学信网验证刚拿到证书的小李被约谈的事给我启发,建议特别注意:
场地扩建后未及时变更许可证信息 使用外购亲本未留存检疫证明 不同物种混养导致种质污染 未定期更新养殖日志 违规使用禁用药品(虽然水产禁药不多)去年浙江抽查中,有23家企业因为未标注苗种销售批次被整改。建议建立双备份电子台账系统。
我知道的审查重点在:看场地布局图是不是套用模板,生产记录是否完整连续。今年推行"承诺制审批",就是说签个声明保证合规就能加速审批,不过当场核查特别严格。
材料清单包括:
场地所有权证明(租赁合同也行) 技术人员职称原件 生产设施平面图(带比例尺) 质量安全管理制度这里有个技巧:多准备几组近三年的水质检测报告,采样时间要有规律。
苏州有家黑马企业,用"三色标签管理法"让复审一次通过。他们的做法是:
绿色-待孵化亲本|黄色-培育期苗种|红色-待检疫批次,这样监管部门能清楚看到管理脉络。建议每月开展自检,保留检测原始数据。
要小心新规定中的连带责任,比如你卖给经销商的苗种被查出问题,要追溯你的许可证管理记录。所以每次发货都要做出库检验单,盖章存档。
这个月专家研讨会提到的重大变化:
新设电子追溯码管理系统 标签要写明:
亲本采集GPS坐标 培育介质成分编号 检疫批次追加记录目前上海自贸区已试点电子种质证明,很快要全国推广。提前做好数字管理模块升级的人,少走三年弯路。
如果你正筹备水产苗种培育项目而卡在证件问题上,这个许可证就是入场券。合规经营看似繁琐,但在当前水产品牌化浪潮里,反而是保护伞。10月份开始实施的GB/T 36111-2025标准框架,已经透出监管升级风向,早准备早主动。